黄油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和密封。因此,有些维修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会在汽缸垫上涂抹黄油,认为这样可以增加柴油发动机的密封性能。然而这却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如果在汽缸垫上涂抹黄油,当汽缸螺栓拧紧时,必然会有一部分黄油流入到气缸当中。剩下的在外部的黄油在受到高温影响之后还会造成缸垫、缸盖与机体平面之间发生一定的缝隙,这样反倒是降低了缸垫原本的密封性。
1、动臂举升缓慢或无动作
由于转斗翻转正常,说明工作泵、总安全阀工作正常,提供给整个系统的压力足够。同时,泵进油端的管路和滤油器以及油箱的油量、油质没问题。所以,只需检查动臂部分的滑阀、液压缸、油管及密封件。
先查油路堵塞情况。拆洗油管、滑阀阀体、阀杆及相关元件,再查油路泄漏情况。从表面现象看,多为密封件失效造成的。主要原因有:油液污染、密封表面粗糙度超标、密封沟槽不合格、管接头松动、配合件间隙、油温过高、密封圈变质或装配不良等。泄漏分为内泄漏和外泄漏,一般先从外泄漏开始检查。
外泄漏故障的处理诊断方法:外泄漏一般凭肉眼可以观察到。先检查油管有无破裂,管接头是否松动、密封件是否损坏、失效或被挤出;检查缸盖与缸筒的接合处,活塞杆与缸盖导向套有无泄漏现象,检查活塞杆刮伤情况。排除方法:紧固管座螺栓,更换密封件,活塞杆拉伤严重应重新镀铬处理或更换。
内泄漏故障的处理诊断方法:该部分内泄漏主要产生于动臂阀和液压缸内泄漏。内泄漏不易检查,但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判断泄漏情况。对动臂缸的检查:当动臂缸活塞收到底后,拆下无杆腔油管,使有杆腔继续充油。若无杆腔油口有大量工作油泄出,说明液压缸发生内漏;也可以使转斗装满载荷,举升到限位置,动臂操作杆置于中位,并使发动机熄火,观察动臂的下沉速度;然后,将动臂操纵杆置于上升位置,如果这时动臂下沉速度明显加快,也说明内漏产生在液压缸;如果下沉速度变化不明显,则内漏原因出在动臂滑阀。动臂滑阀的检查:检查阀杆和阀体的配合间隙,检查压力弹簧,看阀内密封件是否有损坏;检查阀体是否有砂眼等铸造缺陷。排除方法:如液压缸内泄漏测试结果超过规定值,应拆开再查,若是密封圈装配错误,应重新装配,若是密封圈损坏、缸壁拉伤严重、动臂阀磨损严重,均应更换。
2、转斗翻转缓慢或无动作
在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中,只是动臂工作正常,而转斗翻转缓慢或无动作。从工作原理可知:动臂举升正常说明工作泵、总安全阀工作是正常的,同时也说明泵进油端的管路和滤油器及油箱的油量、油质没问题。此时只需注意检查转斗滑阀、转斗大小腔双作用安全阀、转斗缸、转斗部分的油管及其密封件。液压传动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大同小异,同样转斗部分与动臂部分的故障处理方法也基本相同,因此对于处理转斗部分的故障可参照“动臂举升缓慢或无动作”的处理方法进行操作。
1、工作装置装配和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装载机的工作装置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装配困难。部件装配不上或装配后铰接处转动不灵活,此时需要拆卸下来用火焰加热纠正或到胎具上校正,费工费时,影响装配的顺利进行;有时几个部件虽然能够装配起来,但由于装配间隙不均、尺寸误差和形位公差超出要求,容易造成局部磨损和干涉现象,留下质量隐患。
(2)整机出厂后使用一段时间出现质量事故。根据用户反映,出现的问题有:摇臂弯曲扭断、动臂变形、横梁开焊、铲斗拉斜、撕裂以及液压缸拉伤漏油、活塞杆弯曲等。
2、主要原因分析
工作装置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焊工装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焊接过程中的变形以及加工中的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出现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造成了装配困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力复杂引起磨损及破坏。液压缸的尺寸和形位误差超出规定范围,也是造成工作装置装配困难和破坏的重要因素。我们将装载机在装配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质量事故逐个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装载机工作装置损坏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前车架、动臂和液压缸等部件上。
2.1前车架
前车架是工作装置的基础件,其它部件装配在上面并与之形成一定的配合,因而其加工误差直接影响到工作装置的装配和使用效果。前车架上有动臂上铰接孔、动臂液压缸连接孔和转斗液压缸连接孔,这些孔的同轴度、垂直度误差和铰接处的开当尺寸偏差超出规定要求,就会出现装配困难以及动臂、动臂液压缸、转斗液压、摇臂与前车架之间的相互干涉现象,甚至造成液压缸的拉伤、卡死和活塞杆变形,使装载机不能完成各种正常的作业。
2.2动臂
动臂尺寸较大,焊接时的收缩变形大。如LW42OF装载机两动臂板间距1210mm,焊接后缩减6mm。LW52OF装载机两动臂板间距1260mm,焊接后缩减8mm。收缩量太大,将造成动臂在前车架上装配困难。其次,动臂板焊后变形也很大,造成两动臂板不平行以及相对于中心线不对称,装配后将引起装置受力不平衡,铲斗也将出现歪斜现象,将动臂和连杆拉斜。另外,动臂强度低,在工作中由于转向、颠簸的冲击和作业中的载荷太大,容易造成动臂变形,引起动臂和其它部件的相互配合关系发生变化,使工作装置各部件脱离了正确的空间运动轨迹,造成各部件的磨损和破坏。
2.3液压缸
液压缸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缸体中心线与活塞杆中心线不平行,活塞在往复运动中偏磨造成液压缸泄漏或损坏;液压缸两端连接孔中心线与活塞杆中心线不垂直,活塞杆两端受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容易造成活塞杆受力弯曲变形,液压缸两端连接孔中心线不平行,造成液压缸装配困难或工作中运行干涉现象,两个液压缸行程差别较大,造成工作装置的单边偏顶、运动不同步而产生变形或破坏。另外,铲斗和连杆在焊接过程中的工装不正,焊接变形和加工过程中的偏差也将造成铲斗、动臂、连杆和摇臂相互间的装配困难或作业中的干涉。
当工作系统的压力大于卸荷阀的预定压力时,来自转向系统的多余液压油通过卸荷阀直接回油箱。工作特点不转动转向盘时:转向泵6输出的液压油分两路,一路进入优先阀另一路进入转向此时因转向盘未转动,转向器8没有流量输出,流量放大阀2的控制端口没有压力油,放大阀阀芯处于中间位置。进入优先阀7的液压油被放大阀阀芯堵死,压力上升,优先阀阀芯的移动受ab段油路的控制。当a点压力值升高后,则b点压力值也随之升高。双泵卸荷系统是指转向泵供给转向系统多余的液压油在卸荷阀处与工作泵所泵液压油合流一起供给工作系统作用于优先阀阀芯的右侧,克服优先阀左侧弹簧的张力,迫使优先阀阀芯左移,转向泵输出的油经优先阀7到卸荷阀并与工作泵5输出的液压油合流供给工作系统。
此控制油的流量较小,即“控制开关量”。放大阀阀芯向右或向左移动必将打开转向缸4的进,回油路,从而来自优先阀7的大流量液压油通过流量放大阀2进入转向缸4的工作腔(一腔),转向缸4的回油腔(另一腔)经流量放大阀2的另一油道回油箱,装载机实现转向。当转向泵6输出的流量大于转向所需的流量时,多余的油液经优先阀7和卸荷阀1中的单向阀合并于工作系统。当转向泵6输出的流量小于转向所需的流量时。转动转向盘时:进入转向器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油管或控制放大阀阀芯向右或向左移动转向油流不与工作系统的油流合流,只供给转向系统。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向发飘系统内有空气,应排尽系统空气:转向杆与转向器间的联动插键磨损严重或转向器联动轴,拨销磨损,应更换相应的磨损件。单侧无方向即整机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原因主要是转向缸一腔漏油,另一腔完好,应更换损坏的油封。
突发性无方向即转向盘只是空转,而整机则不能转向。原因及排除:转向盘与转向杆的半圆键损坏或漏装,应更换或重装半圆键:转向杆与转向器间的联动插键严重磨损而打滑,应更换联动插键,转向器转子和定子啮合副严重磨损,不起计量马达的作用,应更换转向器,转向器簧片断裂,应更换簧片或转向器。
自动转向这是流量放大阀阀芯对中性差引起的,即在自由状态下放大阀处于一定的开度,使转向缸动作而自动转向,应通过增,减垫片调整阀芯的自由状态位置,使其居中。转向滞后原因及排除:流量放大阀阀芯回位滞后,阀内有空气,应排尽系统空气,液压油过脏,更换液压油及滤芯,放大阀阀芯与阀体的配合间隙过小,更换放大阀。
转向沉重原因及排除:轮边减速器齿轮断裂而卡死,应更换轮边齿轮,前主传动差速器损坏,检修,转向器卡滞,应更换。整机转向慢于转向盘转动原因及排除:流量放大阀内的梭阀密封不严,应检查梭阀0形圈和单向阀的磨损情况,并视情处理,转向器定子,转子副磨损,计量马达失准,更换转向器。转向盘打不动(卡死)原因可能是转向杆与转向器联动插键锈蚀成一体,应分解,除锈,润滑。
发动机的振动,噪音是装载机振动和噪音的 大来源。柴油机上的激振力可分为燃烧发生的直接激振力和柴油机工作时的机械力。柴油机上的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类,即空气动力性噪声,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而排气系统中的空气动力性噪声通常是主要的噪声源,一般来说,如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排气噪声,就能大幅度地降低柴油机的总噪声级。
在正常情况下,柴油机噪声随其转速的增加直线上升。自然吸气式四冲程柴油机每增加10倍转速,噪声30dB,四冲程增压式柴油机每增加10倍转速,噪声增量为40dB。若在增速过程中出现噪声峰波,就是噪声源识别当中的问题所在,可以用1/3倍频程频谱分析,初步查明主要噪声成分。
在排气阀处,气体的流动是不稳定的,它以压力波动的方式,传到排气系统的出口,在尾管出口处,连速度波动产生了噪声,可见排气噪声来源于排气系统内的不稳定流动。排气噪声的定义通常指的是排气系统辐 的总的噪声,包括管壁和壁的噪声以及尾管出口的气动噪声,若将排气系统的管壁和壁假设为刚性的,则排气噪声指的是仅气体动力性噪声。降低排气噪声 有效方法就是设计安装一个,低阻力的排气。气体噪声排气噪声产生机理: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影响排气噪声的主要有发动机转速,气缸数,负荷,排气管尺寸等。
内燃机排气开始时,燃气温度约为800-1000℃,压力约为4-5Mpa,但排气阀打开出现缝隙时,废气以脉冲的形式从缝隙中冲出,形成能量很高,频率很复杂的噪声。根据排气过程产生噪声的机理,有以下几种成分。
气压力脉动声,流通过气门,气门座等处发生的涡流声,由于边界层气流扰动发生的噪声排气出口喷流噪声。多缸柴油机排气噪声的频谱中,低频出往往存在一个明显的噪声峰值,这个噪声就是基频噪声。由于各气缸排气是在的相位上周期性进行。因而这是一种周期性噪声。基频噪声的频率和每秒钟的排气次数,即爆发频率是相同的。基频噪声的频率计算公式为。
n——柴油机转速,(r/min)τ——内燃机冲程系数,四冲程τ=二冲程τ=1燃烧噪声通常把燃烧时气缸压力通过活塞,连杆,主轴承传至发动机机体以及通过气缸盖等引起内燃机结构表面振动而的噪声称为燃烧噪声。柴油机工作时燃烧室在短时间内发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急速地释放出能量。这种急剧的压力升高激发起发动机结构振动,从而出噪声。很明显,气缸压力是燃烧噪声的强制力,因此燃烧噪声与气缸压力有函数关系。f=Nn/60τ式中:N——柴油机气缸数此外还与发动机结构的刚度,发动机表面的声效应及周围空气的传递特性有关。
急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一般采用压力曲线(P—?中)分析的方法。图1是典型的气缸压力曲线。气缸压力与燃烧噪声都是周期现象,气缸压力的频率成分支配燃烧噪声的频率成分。将气缸压力与燃烧噪声都进行傅里叶分析可以了解到声压级与气缸压力级有明显的依赖关系是在较高的频段。不管从压力曲线图或频谱图析,很显然降低燃烧噪声的关键是控制燃烧压力的升高率。也就是说。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着火延迟期柴油机应力求选用柔和的工作过程。压力升高率取决于着火延迟和燃料喷射规律。因此,降低燃烧噪声的一般方法有两个方面:。
提高压缩比,适当延迟喷油提前角,使用十六烷值高的燃料。这类措施用于缩短着火延迟期。减小初期的燃料喷射率,利用进气涡流减少着火前的可燃混合气量。机械噪声由于柴油机上运动副很多,所以引起的机械激振力也很多,其中有活塞与气缸敲击产生的噪声,正时齿轮响声,燃油喷射系统噪声,配气机构噪声等。
装载机平稳换挡的关键零件是弹簧蓄能器和主压力阀。其工作原理:蓄能器端部的活塞装在活塞缸内,右端顶在弹簧上,大小弹簧右端分别顶在主压力阀和壳体的凸台上。活塞左端与端部的螺塞间形成油室A,并通过油道与换向阀的连通油道相通。在这段油道上装有单向阀和节流孔。换挡时油路的液压流入换挡离合器的油缸,从而使油路中油压降低,蓄能器油室A的油室经单向阀补充油液,使制动器或离合器迅速结合。同时由于油室A的油流出,在主压力阀控制油道(a-b)的作用下,阀杆左移使系统的油压下降,当主、从动盘贴紧时,油缸停止移动,油压上升,一部分油液经节流孔流向油室A,油室A的压力逐渐升高,推动活塞右移,压缩弹簧,主压力阀的阀杆右移,这样系统的油压便逐渐升高,使主、从动部件结合平稳,实现平稳可靠换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