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避免柴油机长时间超负荷运行,让发动机处在一个合理的负荷,在爬坡的时候不闷车。如果在一些工况下发动机超负荷运行,需要进行降低转速运行几分钟,用来降低发动机温度,这样有利于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液压油箱,燃油箱以及车桥上都设有通气孔,用于防止这些箱体内的空气因受热膨胀导致其内部压力,影响正常工作,若这些通气孔堵塞会引起箱内油液外溢,或使油液起沫变质。因此,我们应及时清洗这些通气孔的滤网,使其保持畅通。侧卸装载机各铰接部位的油脂润滑也是我们维护保养工作的重点,应定期为这些部位加注润滑脂,以避免非正常磨损。在加注润滑脂时,要混有灰尘,碎石末的旧脂,以免这类杂质进入摩擦表面。总之。
更换滤芯或清洗滤网,不能只按正常的换油周期操作。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加速油液的变质,使其各项性能指标不能满足润滑和冷却的要求,严重时会造成零部件的损坏。其次,要做好侧卸装载机各部分的清洁工作。水箱散热片的缝隙中往往会积聚很多灰尘,由于环境较潮湿,灰尘会变成湿泥粘附在散热片上,使发动机不能正常散热,严重时会引起发动机的不正常温升,从而使侧卸装载机不能正常工作。另外。
因此我们对它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应及时到位。隧洞中空气质量比露天中要差得多,空气较潮湿且含粉尘,油烟较多,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侧卸装载机发动机的进气质量,大大缩短空气滤清器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纸质滤芯,严重时会出现发动机冒黑烟,车辆无力等现象。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空气滤芯,有助于延长侧卸装载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大修周期。同时还要随时监测发动机机油,液力传动油,液压油的品质。工作由于隧洞施工中侧卸装载机的作业环境是比较恶劣的根据其变质情况及时更换新油发动机机体和变速器壳体上粘附的油及灰尘的混合物也会影响这些部件的散热效果。在侧卸装载机的发动机曲轴箱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是侧卸装载机在隧道施工中作业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保证其正常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可左右侧向卸料的多功能新型机种,除了与普通型装载机一样,广泛适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码头,车站,货场等场所进行铲装或短距离转运松土,砂石,煤炭,垃圾等松散物料外,还特别适用于隧道开挖和窄小场地的施工作业,并且可与配套运输车辆并行穿梭作业,不需要转向调头等操纵动作,大大减少了作业循环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现代水利枢纽工程,高速公路,铁路。侧卸式装载机是在普通型装载机基础上研制而成并可正向泄洪等工程施工中存在各种尺寸大小和多样工作环境的隧洞施工项目,通常在一些尺寸较大里程较长的涵洞施工中,为了缩短施工周期,施工队伍经常会采用侧卸式装载机作为出料装载的理想机械设备。鉴于其销售数量和利润均较为可观,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因此目前实力较强的铲运公司均设计生产系列吨位的侧卸装载机。
但目前在设计侧卸装载机时,大多数公司都是将普通型装载机液压系统改为三联,然后将铲斗更换为托架与铲斗总成,再配置液压侧卸油缸及其附加管路。但实际上,由于隧洞施工不同于露天施工的性,致使侧卸装载机还不能完全适应其特定作业工况性,依据在施工工地的考察和以往设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在侧卸装载机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设计1.1在隧洞隧道施工作业时,洞内的塌方,岩爆,洞顶落石等会经常发生,若无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势必会造成对机械设备和驾乘人员的伤害,特别是驾驶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 容易受到损坏,须给予重点关注和保护,因此在设计隧洞隧道施工用侧卸装载机时, 好将FOPS及POPS(防落物和防翻滚)的“安全关怀型”驾驶室作为机器的标准配置以确保驾驶员的可靠安全。
1.2如若考虑成本因素,制造商亦可设计简单的驾驶室防护结构,即通常所说的棚顶装置。该装置为在驾驶室上方,离驾驶室顶部约20cm处加装一厚度为8~10cm的钢板(具体尺寸大小以洞顶落石不能直接砸到挡风玻璃为准),该钢板可用四根加强立柱(其设计位置以不遮挡司机视线为佳)将其支撑,立柱固定于车架上,这块钢板就相当于给驾乘人员再增加一顶安全帽,更好地增强安全性。
若想更简单明了的设计或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可直接在驾驶室顶部加焊一块加工有诸多整齐小孔(用于焊接)的稍厚(以驾驶室能承载为宜)钢板,该钢板的尺寸大小以不遮挡司机工作视野和洞顶落石不直接砸到挡风玻璃为准。当石块落到该钢板上时,钢板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危险率,提高司机安全性。从徐工近两年销售到重庆地区的侧卸装载机在隧道环境的作业情况来看。对于没有配置防护装置的侧卸装载机无论是徐工给用户的这种特定简易设计还是施工用户采用该方法进行的简单改装,在实际应用中均起到了明显的防护效果。
4 好在驾驶室内方便显著的位置设计该机器的安全使用维护说明条例以确保操作的人,机安全。例如对隧道用侧卸装载机可作如下安全警示:严禁机器在隧道内折腰转向时进行侧卸作业,严禁在有横向坡度角的隧道场地上进行侧卸作业,当进行侧卸作业时应确保侧卸一侧的轮胎气压不得低于非侧卸一侧轮胎的气压等等。这些提示性文字的设计能时刻提醒司机注意安全操作。
提高人性化设计功能,尽量给操作者提供便利1应将集中润滑系统设计为标准配置。由于隧道内灰尘,碎石沫以及机器的排放污染物浓度较高,并且周边空间也很窄小,若设计自动加脂集中润滑系统就能克服操作者在多粉尘环境下于驾驶室外逐一给侧卸装载机各铰接部位加注黄油的繁琐工作和不便,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能有效避免操作人员吸入大量粉尘,有利于身心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难免磕磕碰碰增加铲斗斗齿的损坏几率,可以说为恶劣的岩石型作业工况,因此铲斗斗齿的材质应选择具有高性能,长寿命的耐磨材料,其结构型式应设计为可更换的组合式齿座齿套(齿座与主刀板之间 好也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形式,而不是一般的焊接形式,而齿套与齿座 好采用横销的连接固定方式以确保延长使用寿命),这样能大大减少铲斗斗齿的损坏率,延长斗齿更换周期,减少操作人员在狭小场地内的劳动量以及提高作业效率。2隧道内石块较多且作业场地狭小。
3隧道在进行后,烟尘很多且有害,同时侧卸装载机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含油烟及有毒成分的废气排出,这些烟尘及废气既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又影响装载机的正常工作,因此设计全密封整体式驾驶室,并在室内配置具有氧吧功能的无氟冷暖环保型空调对维护操作人员的身心十分必要,也是隧道用侧卸装载机人性化设计很重要的一环。
机器的有效保护性设计1在隧道中作业时,侧卸装载机工作装置及转向系统的各个液压缸都于洞内,一旦有石块落下,就会损坏砸伤液压缸活塞杆,造成活塞杆表面的损伤和变形。为避免活塞杆受伤,就应当设计有效的液压缸防护罩安装在各液压缸上。
装载机的轮胎就像人类的双腿一样,能够按指令移动到想要去的地方才能工作,所以轮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轮胎也是有寿命的,如何保养就成为了我们要注意的事情。
下面主要就轮胎的充气、选配、换位、温度、所在环境等几方面来讲解。
先,严格遵守轮胎充气标准,充气后检查各部位是否漏气,并应定时检查轮胎气压,确保符合标准。养成使用气压表测量气压的习惯,不可用肉眼判断。保证轮胎有一定的弹性,在承受规定的负荷时,使其变形不超过规定范围,保证设备在行驶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备胎的气压要充地相对高一些,以免日久跑掉。
其次,要正确选配和安装轮胎,并按轮胎规格配用相应内胎。同一机械上装配的轮胎应保证同一、同一结构和同一性能。如果这一点不能做到,应该在同一轴上装配同一、同一规格、同一花纹和类型相同的轮胎;换新轮胎时,应做到整车或同轴同换;带有方向性的花纹轮胎,应按照规定的滚动方向安装;换用新轮胎时,应将新轮胎装在前轮上,修理过的轮胎装在后轮上。为确保行车安全,翻新的轮胎不准作转向轮(前轮)使用。
定期进行轮胎换位,设备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前、后轮胎在疲劳和磨损程度上就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按规定及时换位。换轮胎有交叉法和循环法两种。交叉换位法适用于经常在拱性较大的路面上行驶的工程机械设备,而循环换法适用于经常在较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的设备。
控制轮胎温度,工程机械设备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因摩擦、变形而产生热量,使轮胎内部的温度、气压升高。当轮胎温度很高时,不能采用放气降压的方法,更不能给轮胎泼水降温,以免加速轮胎的损坏。
应在荫凉地方停车休息,待轮胎温度降低后方可继续行驶。设备途中停车和到现场,要养成安全滑行的停车习惯。要选择平整、干净和无油污的地面停放,每条轮胎都要平稳落地,尤其是过夜,更应该注意选好停放地点,必要时将后轮顶起。
当设备长时间停用时,应该用木块将车架顶住,以减轻轮胎的负荷;轮胎没有气压时不能就地停放,应将车轮顶起。
轮胎应该避免存放在阳光、油类、酸类、易燃物及化学腐蚀品附近。所有的轮胎都应存储在冷却、干燥和黑暗的室内,轮胎应立放,严禁平放、堆叠或串心悬挂。
存放期不得超过三年。内胎如需单存放,应充以适量的空气,不得折叠、平放或堆叠。不单存放时,需放在外胎内,并适量充气。
总之,工程机械轮胎的保养也是一门技术活,合理且规范地保养轮胎能够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轮胎出现意外情况影响工程进度。
调节流入马达的液压油流量,实现马达和风扇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转速。如果检测的变矩器和变速器油温,工作装置液压油温,发动机水温越高,调压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也越高,液压油的溢流流量就会减小,通过马达的流量就会增加,风扇转速随着增加,增强散热效果。反之亦然。
齿轮泵,滤油器,调压溢流阀,液压马达,风扇,散热器,电控系统,油管等组成(见附图)。齿轮泵从油箱内吸油,液压油经过滤后进入调压溢流阀,该阀可根据电控系统所传递的电信号控制油液流动的流量以改变液压马达的转速。经过调节后的压力油驱动马迭以转动风扇,对系统进行散热。同时电控元件检测变矩器和变速器油温,工作装置液压油温,发动机水温,当3者中的任意一个温度值达到设定值时即可通过电控元件产生电信号。装载机用立散热系统由油箱控制调压溢流阀的溢流压力。
电控系统由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立散热线束,强制冷却开关,故障蜂鸣器等组成。电控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将发动机水温,变矩器和变速器油温,液压油温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调压溢流阀,进而控制散热系统液压马达的转速。温度高则转速快,温度低则转速慢,以达到 佳散热效果。该系统同时设有手动强制冷却开关及自动检测故障报警装置,必要时可通过手动强制冷却开关进行强制冷却。
当控制器检测到温度传感器出现短路或断路时,风扇转速 高,蜂鸣器智能报警。当任何一个温度值超过限值时,风扇转速 高,蜂鸣器报警。当温度处于低,中,高3个温度段时,风扇也有低,中,高3种转速。该立散热系统的特点是。
风扇转动平稳风扇转速受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影响减弱,风扇转动平稳。系统正常工作时,发动机转速提高,使齿轮泵输出的液压油流量,但在调压溢流阀的调节下,进入马达内的压力油仍然保持稳定,因此风扇转速趋于平稳。
当装载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水温,油温都升高。当其中一项温度参数超标后,电控系统会及时报警并且调节散热系统使风扇处于 高转速,将温度控制在整机 佳工作状况下的温度参数范围内。可见,通过电控系统的控制,立散热系统不仅能够节约能耗,而且使整机散热始终处于 佳状态。
大的变化在于采用了电控系统,使散热系统始终处于 佳散热状态。装载机刚开始工作时,发动机水温,变矩器与变速器油温,工作装置液压油温都很低(整机 佳工作状态下的发动机水温应为95℃左右,变矩变速系统油温在100~120℃范围内,工作装置液压油温在30~50℃范围内)。因此,装载机刚开始工作时不需要加强散热,电控系统不发挥作用,风扇转速较低,减少散热量。散热效果 佳根据系统温度的变化调节风扇转速以达到系统 佳散热效果。立散热系统与普通散热系统相比节省能耗的同时使整机很快达到 佳工作状态下的温度要求。
当机油因滤清器堵塞而不能流通时,设在滤清器底座上的安全阀就被顶开,机油便不经过滤而直接进入主油道。如果安全阀的开启压力调得过高,当滤清器被堵塞时就不能及时顶开,于是,机油泵压力升高,内漏增加,对主油道的供油量相应减少,引起油压的下降。应经常保持机油滤清器的清洁;正确地调整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一般为0.35-0.45Mpa);及时更换安全阀的弹簧或研磨钢珠与阀座的配合面,恢复其正常的工作性能。